理解抑郁症
我写过一篇关于抑郁的文章,不过“太监”了。
最近与朋友聊天时,朋友说自己正处在抑郁状态。看着她朋友圈,都是爬山、跑步、听音乐的动态,到点即下班的工作风格,听说她抑郁,我是有点吃惊的。
回想大学时期,我还经常约朋友、学长爬山、骑自行车、约饭等,从外界看来,我也是一个“开朗”的大学生,也就有点理解了。
对于不了解抑郁症的人来说,抑郁症好像是心病、是吃药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。甚至一些处在抑郁中的人,也对自己没有完整全面的认识,反而自我设限,将一切后果怪罪于周围人。
找了一些抑郁症相关的书籍,结合自己的想法,整理成文章分享。
一、抑郁症是多方面原因综合导致的
抑郁症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障碍,即生物、心理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[1]
生物因素:大脑中的
化学物质 、激素 以及其他生理因素 对我们的思考和感受会造成影响。[1]
心理因素:人格特质,如消极情绪(悲观主义 、焦虑 、自卑 等),对抑郁症的发展也有影响。[1]
社会因素:人们也可能会因为价值观冲突 、社会孤立 、精神压制(PUA) 等导向抑郁。[1]
根据个人情况不同,以上三种因素不同程度上导致一个人走向抑郁。当其中一个因素带来的冲击极其强大时,单一因素导致抑郁也是可能的。
当一个结果可能由多钟重要原因引发时,一定要警惕,这几个原因很可能会出现恶性循环。
举例来说,当一个人因人生经历自我焦虑时,负面情绪会变多,体内抑制性激素逐渐增多。抑制性激素增多后,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,尤其是对社交没兴趣。社交的减少,又会进一步增大个人与社会其他人的距离,自我焦虑也会更加严重。
认识到以上原因,极其相互影响,对于理解个人抑郁有帮助。
二、抑郁是一种状态,抑郁症是持续性抑郁同时伴随着心理等其他问题
抑郁症的人尤其需要分清楚抑郁与抑郁症。
抑郁是一种状态,是指人体内激素水平底下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个人行为效率低下,行为内向的身体状态。而抑郁症是处在抑郁状态的人,叠加了其他生理、心理问题导致的不正常身心状态。
认识到这一点,是要首先明确一点,抑郁是一种正常的身体状态,抑郁不是病,抑郁的人不代表得了抑郁症。不要因为短期内的情绪失落,作为得了抑郁症的标志而自怨自艾。同样地,得了抑郁症的人一定要认识到,抑郁症出问题的地方主要是抑郁之外的生理、心理问题。如抑郁便随着焦虑,其主要关键在于焦虑,需要解决的也是导致焦虑的问题,而非抑郁本身;抑郁便随着自卑,需要解决的是自卑本身。抑郁症会进而影响大脑发生变化,医学认定是病。
认识到这一点,是要给自己指明方向,指导抑郁症如何去应对,如何去面对。避免手足无措,陷入内耗,怨天尤人。
新时代的青年,两极分化很严重。一批像温室的花朵,另一批像老成的中年人。社交软件又放大了这种差距,青年人什么心理情绪都会被放大。
三、抑郁症很累,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
长时间兴奋需要耗费维持较高的代谢水平,长时间专注需要维持脑力劳动,长时间保持抑郁同样需要花费很高的精力去维持,维持抑制性神经递质在较高的水平,降低生理代谢。
抑郁的人长时间后会觉得身心疲惫(累),精力不济,是正常的。
常见的抑郁症症状:无力感、挫折感,注意力下降,精神不振,睡眠不足,自暴自弃,悲观主义,愤世嫉俗等等,不是抑郁这个状态导致的,与个人保持抑郁的原因有关。
四、困难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,抑郁是不知道怎么处理落差
抑郁症的感受与悲伤或哀伤的感受不同。悲伤和哀伤是对困境(比如关系的终结、所爱之人的死亡或意外失业)的正常反应。在这些情境中体验到悲伤或哀伤的个体,会经历一个自然的过程,以适应艰难的生活境遇,并且很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克服这些困难。然而,如果个体无法处理丧失问题并重新参与有意义的日常生活活动,这些情境就可能导致抑郁症。[1]
理想与现场之间的差距会让我们人一定的心理压抑,在适度范围内,个体会被激活,出现兴奋的状态,进而努力去完成这件事。当工作超出个人能力时,正常的想法是,“这超出了我的能力,我胜任不了这项工作。”(坦然接收现实)
但是如果心里产生了我胜任不了,我能力不足的想法也是正常的。这是很正常的想法,这是面对问题的自我能力评估,无须自我否定。
五、价值观冲突是正常的,但因此自我怀疑陷入抑郁是错误的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,对事务有自己的看法。
不同人之间是有价值观冲突的。
但当自己与周围人的看法不一致时,我们是怎么想的?
——“我想法不成熟,我以后先看看其他人的想法,再表达意见” ——“其他人都是这种看法,是不是我忽略了什么重要的事情?我要再仔细想一下前因后果”
也许第二种才是一种“合理”的想法,知错就改,主动反思。第一种产生了退缩、畏惧心理。
但在抑郁的状态下,我们可能会出现一种想法——“我能力太差了。”
这种无形之中的自我否定会不断强化,最终是对个体存在的否定。
“对个体存在的否定”是非常极端的思想。反思一下,我为什么会觉得自己/他人很烦人?
这里不妨大胆地说,如果面对同样的问题,和朋友之间产生了不同的想法,且就认识朋友是错的吧。
如果情绪可控,主动去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两个人想法不同。
如果情绪马上失控,且就认为是其他人错了吧。与其自我内耗,不如外卷其他人。内耗是一个极其愚蠢、极其耗费精力、极其无效的选择,长时间内耗是一种严重不正常的身心状态。
六、其他
以上是关于抑郁症的再思考。我希望能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去拆分、理解、认识抑郁症,从而找到自己的问题,解决根源问题。而不是觉得抑郁症是心理疾病,吃药没用,治不好。
其实仔细思考,就会发现,上面说的都是很正常的思考逻辑。带着大家重新认识一遍,其实是想说,网络、计算机等工具,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,使得我们对很多事情都产生了不正常的看法。面对困难产生畏惧心理,本来是正常的现象,但不少人认为是自己能力不足、是自己没有勇气,但又不主动去提升能力,培养勇气,自我耗着,这就不正常了。
现在再思考一个问题,我们为什么会产生偏激甚至极端的想法?我们作为社会人的人格完整吗?
1、重新思考生活中的古怪
岸见一郎(日本)与古贺史健(日本)在《被讨厌的勇气》[2]一书中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观点。
- 你的朋友并不是因为不安才无法走出去的。事情的顺序正好相反,我认为他是由于不想到外面去,所以才制造出不安情绪。[2](到达一个阶段后,因果倒置)
-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,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。[2](不仅仅是过去,对过去的态度也会影响我们未来的处事方式。)
- 我们大家都是在为了某种“目的”而活着。[2](反向推算原因,可以解释当前的不合理行为。)
- 你并不是“受怒气支配而大发雷霆”,完全是“为了大发雷霆而制造怒气”。也就是说,为了达到大发雷霆这个目的而制造出来愤怒的感情。所谓愤怒其实只是可放可收的一种“手段”而已。[2](因果倒置,重新反思外在表现与内心想法主次,什么是目的,什么是工具。)
- …
司空见惯的古怪
- 偶像与他者[a]
我们为什么会喜欢明星?为什么我们看到喜欢的明星获得赞誉会很开心?为什么我们看到喜欢的人开心时,我们也会很开心?
我们是不是在喜欢的明星那里寄托了自己的伟光形象?为什么与自己现实中的形象相差那么大?
当我们把自身部分品德附身在偶像身上,或者把偶像的品质移加在自我身上时,我们就面对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,我们的人格不完整了。
- 父权家庭
90后与70后之间可能会遇到父权家庭问题。父亲在家中施展个人的形象或权力,挤压下一代的人格空间。伴随着网络的发展,年轻一代人接触到了大量的不同的思想,父亲在自己心中的权威逐渐弱化。下一代人可能会被同化成父亲的样子,虽然性格会发生变化,但不会有价值观迷失的问题。
相比而言,那些反抗父权失败,或者反抗父权成功,但又没有快速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的孩子,反抗成功后又迅速迷失。在获得了对父权的胜利后,空间一下子变大了,可能会因此沾沾自喜,一下子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了。
反抗父权失败的孩子,会面临人格问题。人格不独立,人格不完整。人格不独立表现在潜在地有依赖家庭、朋友的倾向。人格不完整,表现在缺乏独立意识,情绪不稳定,容易极端。典型有讨好型人格、反驳型人格等。独立人格的重要性只有在人格不独立的人身上表现得极为重要,而我们看到的、周围的那些所谓的“性格自私,爱欺负他人”的人,他们的人格反而是完整的,独立的,甚至是全面的。[b]
2、集中注意力,换一个状态
破除抑郁症的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集中注意力,把心思放在一件事上。调整到一个集中注意力,办一件事的状态。
事情办成后,那份激动开心才是你该享受的。
3、重新审视自己、重新审视世界
美国作家本尼迪克特•安德森写了一本书《想象的共同体》(未曾深入阅读),提出了一个概念,尤瓦尔在未来简史中有引用。[3]
整个世界是想象的秩序,虚构的实体。
以公司为例,我们自己思考一下,公司这个组织与一个班级有什么区别?都是一群人组成的。但因为特定场景的需要,设定了一些外界的要求,就区分了公司和班级。
再举个身边的例子。大学期间,我们专业分了两个班,但平时没有班主任管理我们,吃住都在一起。但平时还是一班和一班在一起,二班和二班在一起。仅仅因为一个概念就区分了两个群体。
这样一解构,世界还有那么复杂吗?
计算机很复杂吗?越往上,越符合常识。金融工具那么多,学不完认不清,金融只是受限于时间的金钱工具。有的叫P2P,有的叫银行,有的叫股票。都要完成资金积累,资金释放盈利,持续开展下去。
4、真的那么重要吗?
再仔细思考一下,那个拖了那么久、没有处理的事情真的那么重要吗?已经活到现在了,那件事真的就必须处理不可吗?
关于抑郁症的想法[c]是DeepSeek对这篇文章的点评。
这篇文章是我个人经历抑郁之后的想法。主要是从心理方面进行疏导,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客观、正确认识抑郁症,坦然接受变化。
但正如DeepSeek指出的,
如深度抑郁,请联系专业医生遵医嘱。
如果您正面临情绪困扰
- 专业渠道优先:国内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(如北京24小时热线:010-82951332),或前往医院心理科/精神科。
- 警惕替代方案:网络上未经检验的“自我疗愈法”可能延误干预时机。
- 你并不孤单:抑郁情绪如同心灵感冒,寻求帮助是强者行为。
“本文中引用的AI分析仅为信息参考,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、建议或治疗。如果您或他人需要帮助,请务必咨询合格的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师。”
书籍引用
[1]. [美]莫妮克·汤普森.《抑郁症自救手册》.中信出版社,2022
[2]. [日]岸见一郎/[日]古贺史健.《被讨厌的勇气》.机械工业出版社,2015
[3]. [以色列]尤瓦尔·赫拉利.《未来简史:从智人到智神》.中信出版集团,2017
网页引用
[a]. 粉丝这种群体是什么心理因素的产物? - cyz咸鱼爱吃火锅的回答 - 知乎
[b]. 推荐阅读容易忽视的心理问题·人格的不健全,什么是人格独立?如何做到人格独立呢?,其实你缺的不是安全感,而是独立的人格!
[c]. “DeepSeek AI助手”生成,如有抑郁等情况,建议前往医院寻求专业治疗.